环球关注:4~6月调整养老金后,工作40年等于工龄40年?都能补发600元?

秒懂社保知识   2023-04-26 18:23:32

今年养老金调整基本已经确定,财政部 《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明确了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北京、上已经公布了调整的时间,将在二季度调整社保待遇,也就是说,4~6月期间,将公布调整细则,并补发养老金。

那么属于工作40年的人,就等同于有40年工龄,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在今年养老金调整后,可以一次性补发600元的养老金吗?我们要先从以下 这3个方面 来看:

第一,养老金调整办法

要确定养老金具体每月涨多少,是对退休人员从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等方面依次进行调整,最终增加的养老金幅度,接近人社部给出的大框架,但实际到手的钱是多少,仍然以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到底上涨多少钱。


【资料图】

从调整方式上,不是每个调整都是看本人退休前的工作时间作为基础, 定额调整 ,是针对本地符合参加养老金调整的退休人员,以体现公平性的办法进行的,按照往年的调整人群范围,今年调整时,参加的人需要满足上一年度及以前年度,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就可以参加定额调整,不管工作多久、在职时缴费基数高低、实际缴费年限、本人目前的年龄等因素,本省内固定额度上涨的养老金,标准都是一样的。

倾斜调整 ,高龄调整是看退休人员的年龄,除了个别像 上海、河南、浙江等地 ,其余省份年满70周岁及以上,即可参加;艰苦边远地区调整,是看退休时所在地是否满足城市属于艰苦地区的要求。

挂钩调整 ,目前全国31省都是按照双挂钩形式,首先,按照缴费年限,包含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不是只看工作时间,而是看你从参保缴费起,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停止缴费,办理退休手续时的累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才与以外的工作时间有关。

其次,以本人上一年度12月的养老金收入为基础,除了北京以外,都是按照百分比进行调整的。除了缴费年限影响月养老金核算标准,还包含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计发月数,本地计发基数,缴费基数等多项因素。

第二,养老金上涨水平计算

众所周知,养老金调整目前不是统一一种调整方式,虽然人社部每年会公布一个调整幅度,但这里只是一个大概范围,就是说最终按照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进行之后,真正到手的养老金,未必全都能涨到这个幅度。

而今年事关涨幅是多少,其实现阶段也还在讨论状态,没有官方消息下发。从网友的预测呼声来看,仍然是4%的认可度更高,因为目前我国全面放开时间较短,而疫情持续3年,多数行业经营受损,短时间要恢复到疫情前的经济增速,还需要一段过渡期。

今年又将进入最大退休潮10年,2023年年满60周岁的退休人员可能比往年更多,因为这部分人是在1963年出生的,这一年中国爆发了婴儿潮,并且,1963年还是整个婴儿潮爆发期,人口增加最多的一年,增长数量达到2975万人,相比2022年的956万人,要超过2000万以上。

如今,我国本身就处于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率严峻的时期,继续超过2022年的调整水平上涨,养老基金压力繁重,但要刺激现有的年轻人,以及毕业生积极工作参保,也不能让养老金调整失去激励性,因此,4%是最稳妥的调整幅度。

2022年职工平均养老金3106元,但职工养老金不是只有企业职工领取,还有事退人员,平均养老金约8154元,如果今年继续按照4%上涨,企退人员平均上涨124.24元,事退人员平均将上涨326.16元。

如果统一要涨600元,企退人员约补发4.8个月,事退人员只能补发约1.8个月的养老金,可是职工养老金调整,在本地公布调整方案后,对本地参加调整的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职工,补发时间应该是一致的。

从补发时间来看,如果最晚在6月调整补发,需要补发1~5月份的,要计算的养老金基础也是一个月足额的基本养老金。

并且,这里也只是举例平均养老金计算,每个退休人员,受所在地不同、本地养老金在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的标准不同等的影响,本人增发的养老金数额也不一样,都补发600元,需要每月补发120元,但每个人都上涨这么多并不一定。

比如虽然调整方式是 按照定额、挂钩和倾斜调整的 ,但倾斜调整,年龄上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在上一年度及以前满足70周岁,低于这个年龄的,多数地区只能参加定额和挂钩调整,高龄调整每年上涨几十元,像广东、山东等地,对部分退休人员一次性可以上涨200元~360元,已经超过120元的水平;而年龄低于70周岁的退休人员,失去这几十元或上百元的养老金,每月上涨水平可能不足120元。

第三,区别工作时间、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

工作40年,不代表这部分年限都能做为养老金调整的基础,只有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才能做缴费年限计算。实际缴费年限,必须是通过合法渠道参保,累计缴费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满足退休要求,办理退休手续前的缴费时间。

目前除了企事业单位职工外,对没有固定工作的打工人,也能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同样需要按月缴费。本身这是为了扩大职工养老金制度的覆盖人群范围,但部分人参保时,有的因为参保晚,收入不稳定,无法按月缴费,到退休前可能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只能用存款一次性补缴,可如今职工养老保险一次性直接补缴多地已经取消;另一种是因为不满足只参加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手头有钱,又没有固定工作的,这两类情况的灵活就业人员,很多人选择了挂靠中介参保。

这种行为在以前年度,受监管制度不完善,力度较为宽松的缺口,走在灰色地带,但近几年国家收紧养老金违规领取查处力度, 今年从5月1日起还要实施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 ,属于伪造、变造证件、重复参保、违规一次性补缴等方式,参保并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将面临被举报后受处罚的结果。

其中,属于挂靠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与挂靠中介没有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向经办机构提供的职工资料都是伪造的,工作年限也是不真实的,即使记录是连续工作40年,但实际是通过违规参保来缴费的,处罚后,可能将被清退违规参保缴费。 按照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八条的规定,将被要求退还已经领取的养老金,以及赔偿领取数额的2~5倍。对于目前,正在参保,属于以上违规行为的,要及时止损,走正规渠道,申请参保缴费。

视同缴费年限,看的是除实际缴费年限外的连续工作时间,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要确定你的工龄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核算养老金发放和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这是什么意思呢?连续工龄需要全面考量该职工的个人工作经历,并依据相关国家规定进行审核。 能体现个人有完整的工作经历,根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规范退休核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第(四)项规定 ,退休核准工作要以职工原始档案记载为准,并提供档案记载、其他佐证材料及相关公示、备案等材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合理性对核准内容作出认定。

还有一些城市直接限定了人群范围,比如 深圳市 ,工龄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在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时,参保人仍是国有或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职工,那他们拥有的在制度实施前连续工作时间,就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其余灵活就业人员、非国企、集团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职工,即使在参保之前已经参加工作,并且没有离职换工作或待业的,在此期间的工作时间,不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说明工作40年,实际参保时间28年,那只能按照28年作为今年养老金调整的基础。如果以每增加一年,上涨一元,相比缴费年限能认定40年的人,缴费年限28年的人,每月要减少12元。

属于有视同缴费的企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长短是不一样的,相比企业职工,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更长,因为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和事业单位职工的认定初始时间不一样。

企业职工是看本地建立统账结合的时间,最早的是从1992年,我国实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起,而事退人员是从2014年开始,因为在2014年前,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保,缴费主体不一样,企业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事业单位是全部由单位负担,从2014年并轨制实施后才与企业缴费模式统一的,那么从1992年~2014年这22年,事退人员仍然可以计算视同缴费年限。

往期文章: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